欢迎光临都市农业网官网!

首批省级典型案例!建德市草莓标准地,持续擦亮建德草莓金名片!

时间:2023-11-06 点击次数:332次 作者:中国都市农业网


 


  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首批农业标准地改革典型案例,全省共6个,建德市草莓标准地成功入选。一起来学习建德的做法经验吧!

  聚焦草莓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建德市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国企主建、乡村主管、主体主营的草莓标准地改革模式,建成草莓标准地4675亩、亩均产值3.5万元,驱动市内草莓种植面积实现倍增、达到8000余亩,高标准建设“建德草莓”总部基地(建德莓农“走出去”种植面积7万亩),持续擦亮“建德草莓”金名片。


  主要做法

  问题导向,先行先试

  2020年,针对土地连片流转难、主体缺乏资金投入、产业链不长等问题,建德市杨村桥镇引导村集体组织农户流转集中土地,再由镇国有公司利用财政资金和自有资金对流转土地进行改造和建设草莓大棚,然后以适度规模经营为单元将大棚出租给草莓种植户。据此,杨村桥镇不仅实现了草莓种植面积的稳中有进,还依托草莓集聚区吸引社会资本入驻建成全市第一家草莓产后分拣中心,创新了草莓销售模式。


  加强领导,整县推广

  2022年1月,建德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谋划,总结推广杨村桥镇做法,全面部署推进草莓标准地改革工作。出台《建德市草莓标准地建设方案》,成立农业农村、财政、规资、电力电信、乡镇、国企等单位参加的建德市草莓标准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摸底调查,规划布局

  当地农业农村部门会同各乡镇组织开展摸底排查,根据产业规划、土地性质、区域优势、种植传统等因素,规划布局发展草莓标准地的区域5090亩,涉及8个乡镇、19个村。


  组建国企,落实载体

  2022年5月,由属地乡镇的强村公司与国资公司(青润农业)合资成立红莓公司(公司认缴注册资本3000万元,其中青润农业占51%),红莓公司作为项目建设主体,负责草莓标准地建设及运营工作,同时也作为后续引领全市草莓产业发展的龙头主体培育。

  乡村主管,做好流转

  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在农业农村部门与乡镇指导下,村集体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流转农户承包地,先后形成大同镇劳村村470亩、梅城镇顾家村150亩、大洋镇上源村300亩等连片集中土地。乡镇、村负责土地流转的政策处置、矛盾调处等工作。针对少数不愿流转农户,采取置换承包地等方式予以妥善解决。

  整合资金,建好净地

  在政府支持下,红莓公司使用土地整治、大棚扶持、区域协作等资金及自有资金,先后投入1.63亿元,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生产道路8300米,建设、疏浚沟渠22460米;开展生产设施建设,建大棚、铺电缆;标准地附近建成配套的标准化分拣中心3个(杨村桥镇和航头镇),面积2340平方米,提升基地自有简易分拣中心5个,面积2700平方米。

  设置标准,招引主体

  结合草莓种植实际情况,设置了作物标准——优质草莓、粮食生产标准——一季粮食等生产经营要求。从2022年2月至2022年8月,遵循适度规模经营要求,各草莓标准地片区采用拍卖、协商等不同方式先后招引129个经营主体。主体招引中,在每个片区安排若干技术或经营水平较高主体入驻,就近引领莓农发展。


  市场运营,分工协作

  莓农负责生产,建德市金莓果类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开展产销服务,年收购草莓1000吨。红莓公司组织分拣营销服务、品牌服务,拓展盒马、叮咚等新零售渠道。建德市新安植保公司提供农资配送服务,草莓农资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建德市异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种苗服务,年产优质种苗50万株、生产苗500万株。

  全程服务,闭环管理

  农业农村部门组织草莓入门培训、专题培训、农创客培训等。乡镇、村负责日常生产经营秩序维护。属地乡镇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对入驻主体日常生产经营行为开展监管,对种植品种、技术模式、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包装等进行全程监管;定期对入驻主体生产经营状况进行评估,为末位淘汰和闭环管理提供支撑。


  改革成效

  一是生产条件和技术手段全面提升。通过生产道路、沟渠、大棚、分拣中心建设和电线铺设等,全面应用自动化卷膜和大棚草莓优质清洁化生产技术,极大提升了草莓生产经营设施化水平,整体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草莓品质。


  二是经营组织和服务体系整体优化。经营大棚面积在25亩以下的莓农125户、占草莓标准地入驻主体的97%,构建起了莓农家庭经营、村集体资源整合、合作社产销服务、产业化企业龙头带动等多层次统分结合经营服务架构。

  三是产业体系和竞争优势系统重塑。形成了集草莓种植、物资供应、种苗繁育、技术服务、鲜果营销、观光采摘、产品加工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产业集群总部效应和竞争优势不断显现,建德草莓全产业链年产值达46亿元。


  四是改革集成和共富效应初步形成。标准地建成后,实现村集体、农户和入驻主体等多方受益。农户除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外,还可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每100亩草莓标准地提供就业岗位25个,带动农户增收近70万元。入驻主体可以实现轻资产运营,降低从业门槛,当年入驻、当年产出、当年收益。

 

上一篇: 崇州十万亩“水稻+”全产业链开发示范区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