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都市农业网官网!

 这三组数据,描画出四川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向上轨迹

时间: 点击次数:106次 作者:中国都市农业网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勉励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你们是先行者,要把这个路子蹚出来。要继续推进共同富裕,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乡村振兴的期许,也激励着巴蜀儿女。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四川要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近一年来,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以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四川现代化建设根基。

  岁末年初,四川交出年度“三农”工作高分答卷——去年,全省粮食产量718.8亿斤、创下26年来新高;去年,四川共有生猪、菜油等15种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首位,注入四川乡村全面振兴新动能。

  粮食产量创26年来新高,“天府粮仓”更充盈

  “亩产863.4公斤!”去年8月28日上午,农技人员公布水稻测产数据后,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开局起步之年,永丰村用刷新当地高产纪录助力“开门红”。

  2023年的秋天,丰收的喜讯在蜀乡大地此起彼伏。在乐山市夹江县,水稻新品种“川康优6308”交出亩产830公斤优异成绩单;在凉山州德昌县,袁隆平“超级稻”创造亩产1251.5公斤的世界纪录……不断刷新的单产,支撑起“天府粮仓”多装粮的扎实底座。

  高产源自于责任担当。早在去年初,四川就将年度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任务分解下达至基层,明确完成情况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

  高产源自于守牢建好天府良田的“攻坚战”。去年初开始,聚焦稳数量和提质量,四川一手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守耕地红线,一手全面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去年,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425万亩,位居全国前列。

  良田更要粮用。在粮食产量“11连冠”的达州,把“大春必须种粮”作为硬性规定写进土地流转合同。

  高产更来自于良种、良法、良机的有机融合。2023年,四川首次发布17个粮油作物当家品种。在5.8万名各级农技人员带领下,“稻——药”“稻——菜”等粮经统筹耕作模式不断涌现。伴随着“天府良机馆”展去年10月首次亮相四川农博会,更契合四川地形地貌与实际需求的农机农具加速研发推广。

  把良种、良法和良机作用放大,离不开良策护航。去年,四川在提高种粮大户补贴同时首次分区域执行。其中,成都平原地区种粮大户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亩90元,丘陵山区提高到每亩100元,带动农户多种粮、种好粮积极性持续攀升。

  数据为证,2023年四川粮食亩产达374.1公斤、同比增加12公斤,增幅居全国第二位,位居13个粮食主产省份首位。

  15种农产品产量稳居全国首位,践行示范“大食物观”

  “去年,全省生猪出栏6662.7万头、居全国第1位。”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一组数据引起媒体的关注。

  独占鳌头的不仅是生猪。放眼全国农业版图,四川共有晚熟柑橘、茶叶等15种农产品产量稳居全国首位,为四川这个农业大省写下生动的注脚。这不仅让四川在今年出的“农业大摸底”中赚足了热度,也成了做好“土特产”文章的缩影。

  回溯2023年,四川聚焦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持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做大做强做优生猪、茶叶、粮油等“川字号”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全力提高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培育“土特产”的载体更加明确。去年,四川正式启动“天府粮仓·千园建设”行动,推动项目、资源、资金等农业产业发展要素优先向产业集群、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强镇聚集。全年,全省新创建国省级农业园区95个、产业集群21个、产业强镇66个。在此基础上,全省布局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产业集群30个、现代农业园区1500个以上。

  在雅安,随着配套设施的提升,天全县水产现代农业园区先后吸引四川润兆渔业有限公司等鱼子酱龙头企业入驻。去年,园区生产鱼子酱超过60吨,占全球12%以上。

  2023年,以产业集群、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强镇为载体,四川持续加快推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同构,川字号“土特产”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去年,全省茶叶综合产值达1200亿元,同比增长11.1%,产值连续三年突破千亿大关。此外,川猪、川粮油、川菜、川牛羊等“川字号”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价值链和品牌链不断延伸,产值稳定在千亿元以上。

  共计投入310亿元,注入四川乡村全面振兴新动能

  “分红啦!”2023年11月18日,赶在彝族年到来之前,凉山州昭觉县悬崖村人聚集在一起,分享着这一年全村油橄榄、山羊产业发展的成果。

  两个月后,绵阳市北川县曲山镇石椅村公布该村2023年成绩单:全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带动村民人均收入达6.7万元,创下新高。

  从悬崖村到石椅村,一张张分红后的笑脸见证了2023年四川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成果。

  成果彰显力度空前。去年,四川共投入各级衔接资金超过310亿元,位居全国首位。全年,全省实施补短板、惠民生、促发展项目2.1万个,实现脱贫人口务工就业235.5万人,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个底线。

  力度,更体现在让乡村更宜居更宜业更和美上。去年,四川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抓手,全年启动1000个省级示范村和100个精品村创建,剑指让更多的乡村具备良好生产生活条件、更多村民享受优质的公共服务和“鼓腰包”。

  宜居宜业和美,离不开人才和生态等领域振兴。去年,全省培育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等六类乡村“头雁”1000个。而借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去年底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率分别达98%和65.6%。

  也离不开更加和谐的乡风文明。去年初,借助文化强省建设,四川继续开展乡村文化振兴省级样板村镇建设,同步启动年度61个乡镇入选省级样板镇(乡、街道)和67个村入选省级样板村(社区)评选表彰。随后,四川省首届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第三届“和美乡村健康跑”示范活动陆续举行。省政府正式公布四川传统村落名录,同步明确1165个入围古村落保护责任与开发红线。

  有颜值也有内涵,蜀乡大地上,乡村全面振兴更多“很好的样子”正在展现。

  来源: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王成栋 阚莹莹 燕巧

 

上一篇: 胡春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调研: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下一篇: 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