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都市农业网官网!

温江:推动“大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能

时间:2021-12-15 点击次数:689次 作者:中国都市农业网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创新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不断演进。

  穿行于4000年的历史时空,古蜀人在成都平原腹心温江构筑城池,从渔猎文明走向农耕文明,从而奠定“金温江”的富庶。改革开放后,一代温江人解放思想、敢为人先,造就四川首个小康县的辉煌。千百年来,创新,一直是温江这座城市的厚重基因。

  眼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创新成为重塑全球和区域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城市竞争也越来越演变为创新驱动发展水平之争。


  光华公园 田相和 摄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成都加速迈向世界城市的重要历史关头,温江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三大方略之一——“实施大创新”,是在资源空间和环境容量趋紧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回答。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科技创新”这一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器被反复提及。

  “温江有着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成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董事长周伦理说,“‘大创新’方略需要相应的体制、机制、平台、应用场景等全方位的创新来支撑。”

  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业、激发创造的良好环境,温江区正在用实际行动让“创新”加速发生。


  探求城市发展“新动能”

  抓住科技创新“牛鼻子”


  国际经验表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将会遇到过去高速增长阶段未曾遇到的挑战,要面对并解决许多新矛盾、新问题。

  客观审视温江现状:资源空间和环境容量不可逆地趋紧,以土地资源一次性消费的传统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传统产业增速趋缓,新兴产业仍待时日,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投资增长后劲不足,消费和进出口贡献偏低。

  当前,新发展格局正加速构建,城市与城市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危”与“机”并存,如何破题方能不负时代馈赠?巨大压力下,迫使温江人必须要勇于跳出原有的区域局限和路径依赖,敢于做发展新路的探索者,以思想大解放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创新迫在眉睫。要以科技创新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以更大力度推动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才能实现发展动能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投资双驱动的根本性转变,才能实现城市集约化、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在前不久举行的首届湾区科创峰会上,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说:从大国崛起的角度看,科技创新的道路不是能不能走的问题,而是必须要走的问题。

  对一个城市同样如此。支撑温江下一个十年、二十年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从何而来?除了科技创新,别无他途。抓住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让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变知识优势为科创优势


  反观温江,在科技创新上有自身优势,其高校资源富集程度在成都区(市)县中名列前茅,共有20所高校院所、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院所中待转化的科技成果、发明专利,像一座座亟待开采的“金矿”。

  然而,从科技成果到产业成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专家表示,我国科技转化率还有不少提升空间,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基于此,温江提出,深入实施以技术成果转化为主的经济发展新路径,提速推进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和大学科技园建设,主动承接知识外溢,催生有根经济,构建科创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生态。

  对此,依托海淀区大学群形成的北京中关村信息产业群,依托同济大学发展起来的上海环同济知识经济圈,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当前,电子科技大学在温江的技术转化园——“三医+AI”产业科技园一期已接近主体封顶,众多电子科大的校友企业家已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做出进驻成都、落户温江的选择。随着电子科大永宁校区的建设,未来,电子科大在温江将实现“校(区)园(区)一体”,师生们“出校入园、出园入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师生们的创业,有了近水楼台的便利。

  “三医+AI”产业科技园采用了由温江区建设、电子科大负责产业导入的合作模式。这次合作探索出了校地利益共享的机制,由此温江区在全省率先提出了构建反哺高校院所发展的利益共享通道。

  温江区与四川农业大学之间的合作也正走向深入。2021年9月,“川农牛”五新数字农场在万春镇高山村建成,这是“校地融合”的新载体。

  高山村用一个废弃养猪场所在的集体建设用地引来了“川农牛”。在高校磁场强大的聚合力下,各种创新资源已经涌向高山村。


  川农牛科创农庄 张志强 摄


  “我们把高山村定位为科创村,让这里成为一个农业科技成果的集中转化区。”周伦理说,要让更多科技人才入乡,让农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值得一提的是,高山村与川农大的合作,创新采取了“投改股”的合作模式,对于财政投入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通过价值评估转化为高山村集体经济资产,进而成为高山村参与合作的股份持有,为村集体带来长期持续的收益。

  在邻近的万春镇幸福村,则创新开展了生态资源的价值评估,按照一定比例折股与社会资本合作,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增加50万元以上,实现了生态资源价值向农民收入的有效转化。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随着城乡融合发展改革的深入推进,新的创新有望成为样板和典范。


  保护企业创新积极性

  鼓励干部干事积极性


  四川百利药业是温江首家搭上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的企业,从此能依托相关部门、更高效妥善地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维权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企业不再为知识产权保护、维权发愁,能放心大胆投入研究。”公司负责人说。如今,百利药业已有7项创新药进入临床,并已向上交所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

  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要求一个城市营造良好的市场和营商环境,使研究人员和企业家乐于探索、组织、引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温江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给力,成为企业敢于创新的坚强后盾。


  百利药业研发场景 张志强 摄


  11月25日,全国首个区(县)级知识产权智慧监测服务平台在温江上线,上线后可对温江区内享受科技研发创新政策资金支持的233户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及专利转移转化、动态变更、质押许可的实时监测和分析预警,实现精细化管理,加重企业知识产权和专利成果在该区衍生经济贡献。

  知识产权的保护对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创新动力的影响十分关键。于人而言,如何鼓励干部创新干事的积极性,温江区也明确了答案。

  要在危机和变局中“育先机、开新局”,需要一支富有创新特质的脊梁队伍来发挥“开山之斧、破局之器”的作用。面对未知领域“摸着石头过河”,工作难免会出现失误,甚至是犯错。

  为“实干者”撑腰,为“容错者”容错,温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工作部署,建立健全容错纠错相关制度,温江区正在拟定《关于容错工作的实施办法(送审稿)》。

  坚持以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深入结合温江实际,提出系列原创构想,在制度上实现严肃执纪问责与“合理宽容”的有机统一,构建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载体,让改革者振奋、担当者心安。

  不仅如此,温江区还鲜明提出:不在其位亦可谋其“政”、人微亦可“言重”。

  干部在工作中有独到性、建设性的意见,有望如同知识产权般地保护起来予以确名,给予每位干部“敢言”、“敢干”的机会,从而激发起广大干部无限的创造力。

  当一座城市财力、智力、制度开放、营商环境等多种因素聚合在一起发生“化学反应”时,“创新”便会加速呈现。

  当越来越多人在温江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生活,他们也将成为这座城市创新活力的发生器和动力源。

 

上一篇: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花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下一篇: 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校企“强强联手”助力乡村振兴